项目执行报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项目执行报告 / 正文

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法治研讨基金项目阶段报告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6-12

一、经费使用情况

2023年项目活动共计使用经费12,500元,经费全部用于2023年中国证券法学会年会的会务工作。

二、开展工作

全面注册制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一环,其重要性在促进市场活力、提高市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市场竞争力、保护投资者权益等诸多领域均有体现,其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基于此背景,项目依托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平台,以“新时代首都金融服务法治建设”为核心主题,于以“全面注册制时代的发行监管与信息披露”为主题,于2023年9月16日(星期六)在北京召开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2023年年会。

本次项目活动由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服务法研究中心、《财经法学》杂志社承办,北京市金融服务法学研究会和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北京融理律师事务所、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协办,会议在中央财经大学南路校区学术会堂线下召开,参会人员主要包括: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理事、机构理事代表;受邀请的党委、政府、立法、司法、监管部门领导,中国法学会领导;受邀请的金融、证券、期货实业界代表;提交的年会论文入选《证券法律评论》(2023年卷)、《财经法学》2023年第5期的作者;其他提交论文并受到邀请的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从业人员。

本次活动的工作在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各理事成员、年会会务组,以及各协办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开展,并最终取得圆满成功。

三、成果与效益

(一)取得成果

2023年9月16日,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2023年年会在中央财经大学成功举办。本届年会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服务法研究中心和《财经法学》杂志社承办,北京市金融服务法学研究会和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北京融理律师事务所、北京市通商律师事务所协办,主题为“全面注册制时代的发行监管与信息披露”。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李如林,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马海涛教授,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会长郭锋教授,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周伦军,中国证监会法律部副主任杨明宇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沈阳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松教授,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守文先生,华东政法大学徐明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冯果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副校长罗培新教授,浙江大学法学院李有星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宋晓燕教授,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保生律师进行了主题演讲。下午的分论坛共分为五组,第一组主题为“二十大报告、注册制与信息披露”,第二组主题为“ESG、绿色金融与信息披露”,第三组主题为“证券监管与投资者保护”,第四组主题为“证券合规科技创新与信息披露”,第五组主题为“证券欺诈的法律责任”。每组又分为三节,每节平均设有2位主持人、6位发言人、5位评议人,共有约200人对上述五个主题进行了深入而激烈的研讨。开幕式和主题演讲通过北大法宝进行了网上直播。线上线下参加本次年会的代表人数近万人。

各位理论界及实务届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前述各大主题,分享真知灼见、凝聚理论和实务共识、发掘理论及实务存在的疑难问题,为首都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决策智慧。

经统计,最终本届年会共收到论文138篇。其中,3篇入选《财经法学》(CSSCI来源期刊)2023年第5期,22篇入选《证券法律评论(2023年卷)》,其余113篇收入了电子版论文集。本届年会进行了优秀论文评选,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9篇。

(二)社会效益

本届年会是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的第16届年会。十五年前,即2008年12月,来自理论界、实务界的近200名代表齐聚中央财经大学,见证了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的成立。十五年后的今天,来自证券法学理论界、实务界的约500名代表再一次在中央财经大学线下相会,召开2023年学术年会。十五年栉风沐雨,十五载春华秋实。十五年来,证券法学研究会不断发展壮大,在繁荣证券法学理论研究,推进证券法理论与制度创新,加强证券法学国际交流,培养证券法学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纪念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成立15周年,本届年会还专门制作了研究会15周年纪念视频,向研究会献礼。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民主与法治》《人民法治》《第一财经日报》《新浪财经》《法治网》《东方财富网》《中国经济网》《同花顺金融网》《东方卫视》等对本届年会进行了报道。其中,《上海证券报》的专题报道通过上海证券报微博、微信以及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累计超过了337万,《中国证券报》的专题报道通过中国证券报微信、中证网以及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累计超过了275万,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进一步扩大了证券法学研究会的影响力。

通过本次活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我国当前资本市场持续向好发展,但还面临一些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

一是,投资者分享资本市场发展红利任重道远。多数散户投资者没有从经济增长、资本市场发展中分享到应有红利,他们个人资金量少,信息滞后,投资知识缺乏,容易被法人机构、股评家、网络大V忽悠,被短期市场波动干扰,盲目跟从热点和市场情绪。应当从制度上研究完善有利于散户投资者的投资工具和风险控制机制,细化个人投资者进入市场门槛等。

二是,遏制少数人依靠资本市场获取暴利形势严峻。部分大股东违规减持套现,掏空上市公司,实现个人财富转移这种现象,如果任其发展,将助长借助股市圈钱发财暴富,不用心经营企业,不投资研发和技术创新的不良风气,最终损害实体经济。

三是,不公平交易机制损害市场公信力。“证监会和交易所不久前对量化高频交易从制度上予以规范很有必要。”如果高频交易已涉及操纵市场价格,可以行政处罚,甚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首先在于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其次在于服务于实体经济,避免并警惕资金空转。本次年会将金融稳定、绿色金融作为重要议题,探讨保交楼、ESG信息披露中的重要法律问题,完全符合这一目标。再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还在于及时关注、跟进新兴技术。以ChatGPT为例,其带来的巨大技术性变革已经日益显现,但其法律弊端值得所有法律人研究跟进。最后,实现融资效率与投资者保护的平衡也应是其中的应有之义。对于专业投资者,应要求其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无限加重中介机构的义务和责任并不可取。总而言之,通过资本市场克服信贷市场“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弊端,促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才能使我国金融市场更加健全,经济更加健康发展。